close




引言

雖然網路上很多人寫過LOMO這回事了,包括我也是,不過既然要講LOMO還是從盤古開天開始講吧。
所謂的LOMO,其實是個頭文字的縮寫,就是列寧格勒光學機械協會(Leningradskoje Opitiko Mechanitscheskoje Objedinenie),
取頭文字簡寫就是LOMO囉。那這個發音要怎麼唸咧?別說大家都會,我還真的聽過有人唸作「喇莫」的XD。
 

請大家愛用Google翻譯的發音功能吧,LOMO就是這樣發音的(請點左下角的喇叭圖樣),懂了吧!
話說回來,這個光學機械協會是幹嘛的咧,其實詳細介紹可以參考他們的官方網站。點進去它就分為兩大部分,
左邊是LOMO PLC,右邊就是多人所知的邪惡帝國(誤)Lomography。
要看真正的LOMO的相關資料,請點左邊的LOMO PLC的那個網址進去看囉!

LOMO錯綜複雜的血統與傳說

如果要講得更詳細一點,在很久很久以前,大概在距今一個世紀前的1914年,在俄國沙皇的軍隊中,
有個單位專門在製作供應軍隊使用的光學儀器,叫什麼名字就別管他了
(如果你堅持要知道,那他一開始是以Russian Optical & Mechanical Company的名義開端的)。
因為很快的就轉變成蘇聯在工學儀器跟及軍事科學的一個組織,就是上面提到的列寧格勒光學機械協會,
LOMO號稱自己當年是歐洲最為先進的光學儀器製造商,也有生產線在支應這些產品,
並曾經和許多蘇聯體制下其他光學軍事工廠合作過
(聽說中間工廠經歷了GOMZ跟LOOMP等名稱,後來才和其他工廠一起整併為LOMO,眾說紛紜),
所以才會造成一些掛牌LC-A及其他相機血統錯綜複雜的情形發生。


▲LC-A曾經在許多蘇聯體制下的工廠生產過,因為版本眾多,左為LOMO生產的LC-A,右為ZENIT
 (ZENITH台灣有過代理商翻作增你智)所生產的LC-A。


敗也LC-A 成也LC-A

有人可能會問:「那蘇聯都解體這麼久了,那這個LOMO怎麼還那麼出名啊?」
我想這就要從LC-A(Lomo Compact Automat,一樣取頭文字就是了)這台相機說起了。
故事說法有兩種啦,反正大同小異,大家也就都聽聽看吧!

官方說法是,一個蘇聯國防及工業大臣的得力助手 Igor Petrowitsch Kornitzky先生,
有一天不知道為什麼將一部日本製的隨身相機放在他同事Michail Panfilowitsch Panfiloff的桌上,
阿這個人好巧不巧剛好就是主管蘇聯 LOMO 和光學工廠的人,
這台相機就是Cosina CX-1(應該是在1966年就已經生產了,反正比LC-A早就對了),
基於這台相機「很有趣」的莫名原因,他們開始在俄羅斯聖彼得堡的 LOMO工廠生產這台相機的「改良版」就是LC-A……。
費曼先生我看您還是別鬧了,在冷戰時期的蘇聯?只因為相機有很多有趣的可能性就開生產線生產相機?
上演上面那一套看起來像是友情與愛情的辦家家酒?



▲拿一張失敗的照片給大家參考(話說室內手持LC-A用100度底片拍攝,要不手震我就是神了我)來說明LC-A的地位。
   這是擺在香港Lomography裡的大型LC-A+模型,說LC-A是LOMO的機皇也不為過。

我們還是來看看網路上流傳的另一個說法吧!在1982年間,蘇聯軍方下了一個指令,
希望可以生產一台適合全天候使用的相機,作為軍事(一說是間諜)用途,於是乎,
LOMO在參考(ㄈㄤˇ ㄇㄠˋ)了Cosina的其中一台輕便相機CX-1後,就生產出第一台LC-A,
但是這台相機軍方似乎不買單(太大台?隨隨便便故障?快門聲太大聲?),所以就囤一堆相機在那邊,
聽說當時還發起了:「人手一機記錄社會主義」的活動把庫存給消耗掉。

以上兩種說法,大家想要相信哪一種?科科。

至於LC-A後來成為Lomography的開山始祖跟傳家寶,繼續成就了今天大家所熟知的LOMO世界,
這就是接下來的另一段故事了。

另一段故事的開端

話說蘇聯解體之後,有一天幾位來自維也納的學生到布拉格去玩,
結果在一家老相機店面發現了這一台LC-A,他們很好奇的買下他,
並且用這台相機到處記錄他們的生活跟旅程,結果回去沖洗出來的照片出乎意料之外的「特別」。

至於怎麼特別,這個特別要怎麼定義,我想後面的其他文章會提到,這邊就先跳過不說啦。
反正因為如此這台相機又開始風行,並且在一度停產後又重開生產線,
先有LSI(Lomographic Society International)的成立,後來就演變成Lomography的誕生。



▲此圖為在香港的Lomography大使館,是早期亞洲地區大使館的代表。


邪惡帝國(誤?)Lomography的誕生

然後他們開始生產一些原創的玩具相機,或是把一些其他品牌的傳統底片相機拿來販售
(其中還不乏大廠或是相當高階的相機),透過在全世界進行病毒行銷,再把相機價格賣的很高。
在我的眼中看來這簡直就是暴利集團,說他們是邪惡帝國也不為過(連十大教條都有了咧XD)。

關於Lomography其實還有個傳說(傳說咩,大家聽聽就好),
就是Lomography的負責人在某年到達北京的時候,

有個傢伙很大膽的問了負責人一個問題:「你們為什麼把相機賣的那麼貴」

Lomography負責人毫不客氣的說:「因為我們要在全世界辦活動要很多錢」,雖然他說的也沒錯,
Lomography確實在全世界辦了許多免費的活動(不過這些活動他們也賣了很多相機撈了一筆吧我想),
但是也等於間接承認了相機賣這麼貴根本遠遠超越了相機本身的價值。



▲每個大使館都會有的標幟。



▲Lomography迅速的在全球各地拓展版圖,尤其在亞洲地區,台灣就有2家大使館(台北及台中),
日本也才1家而已。左圖為台北大使館標幟,看到可愛的國旗沒?

當LOMO變成小眾潮流時

其實當Lomography開始從1996到2000越來越興盛的時候,很不幸的遇上了一個恐怖的敵人,
那就是數位相機。從1991年開始第一台正式上市販售的數位相機開始,就一直興盛至今。
底片相機的市場可以說是節節敗退的萎縮,LOMO在底片中本來就是非主流的領域,卻憑著一股氣存活至今,
並且有越來越壯大的趨勢,形成了一股小眾潮流,說實在的也不得不感謝Lomography的行銷,
雖然相機賣的貴,又給LOMO這個圈子帶來不少刻板跟負面的觀感,但Lomography的功勞仍不可抹滅。



▲台北大使館開幕當天。



▲照片裡的是台北大使館負責人,也是台灣LOMO圈的大前輩-牛仔。準備把Lomography給切個稀八爛(XD)。

不過話說回來,Lomography帶頭把LOMO跟商業利益結合之後,不僅僅是LOMO的潮流被帶起,
連炒作跟哄抬的風氣也被帶起了。從當年太陽光學賣一台LC-A只要400台幣,
但是到2006年LC-A被停產炒作到一台可以賣破萬,這種恐怖的價差可窺見一斑。
且Lomography行銷下帶來的刻板跟負面的印象(容後再婊…是容後再表才對)
總是讓LOMO這個領域似乎屈居於二線或非主流的攝影圈,但經過長期觀察,LOMO攝影的本質並非如此膚淺及昂貴(笑),
所以接下來的系列文章除了會對相關器材做介紹之外,對於LOMO的本質也會做個有系統的論述,歡迎大家繼續收看。

PS:
本文原發表於digiphoto網站
http://digiphoto.techbang.com.tw/posts/72-what-the-hell-is-lomo-and-lomography-on
http://digiphoto.techbang.com.tw/posts/73-what-the-hell-is-lomo-and-lomography-down

另外其實我也不知道右下角的推點了可以幹嘛XD
不過都看完了如果有個推也算是給個鼓勵就是了,謝謝大家。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ak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